現就刺槐育苗技術介紹如下:
1. 苗圃地的選擇
一般應選用水澆地,或土質深厚、平坦的熟土地。
2.整地施肥
好是冬耕早春耙地,每畝施腐熟的基肥3000斤至5000斤。整地應在早春,深翻(25厘米以上)、細耙、整平。還要以每畝15斤的黑礬(硫酸亞鐵)粉拌入5%辛硫磷1斤,再摻入40倍的細土,撒入地中,以進行土壤消毒。
3.播種時間
一般應在“谷雨”節前后為適宜。
4.種子處理
刺槐一般用種子育苗,所以種子處理尤為重要。一般采取分級催芽、分期播種法。次用溫水(40℃至50℃)浸種,浸泡24小時。用篩子把已膨脹的種粒,攤在濕席上(上蓋濕潤麻袋),或裝入紗布袋中,放在溫暖處催芽。在催芽期間每天要用溫水淋洗一次,待種子有20%萌芽,即可播種。把剩余的硬粒種子,用熱水(80℃)湯種。先把種子放在缸內,然后倒入熱水,隨倒隨用木棒攪拌,不超過5分鐘,即倒入冷水,使水溫迅速下降至30℃至40℃,讓其浸泡24小時,篩出或漂出膨脹種粒,進行催芽。剩余的硬粒種子,再用上述方法進行湯種,直到全部種子膨脹為止。
5.播種方法
水澆地要制畦條播,畦面凈寬1米,長10米。在浸種的同時,把畦內灌足底水,待土壤松散時,耬溝條播。每畝用種子4-6斤,每畦播4行,溝底要平,蓋土要勻,覆土約2厘米為宜。旱地育苗可采用大田式條播,行距25-40厘米為宜,覆土1.5-2厘米,播種量每畝5-10千克左右。
6. 間苗
刺槐苗木喜光、分化早,如苗木密度過大,分化更為明顯,所以要及時間苗。次間苗時間應定在幼苗3-5cm高時,幼苗生出2片真葉時,把過密的幼苗拔掉,間苗的原則是:“適時間苗,留優去劣,分布均勻,合理定苗”。澆水方便的地塊,可把拔出來的幼苗及時補栽在缺苗的空隙,并及時澆水,以保證成活率和每畝苗木需要的營養面積,使幼苗茁壯地生長。以后根據苗木生長和密度情況,再進行1-2次間苗。每米長要保留12-15株苗。水肥條件好的地塊一般每667平方米可留幼苗約1.2-1.5萬株為宜。
7. 澆水、追肥
刺槐幼苗出土前不要澆水,以免使表土板結,造成出苗不齊。出苗后要適時適量澆水,經常保持土壤濕潤。寬甸地區全年可澆水3-5次。澆水要適量,刺槐怕澇,雨季要及時排水,防止苗木根系腐爛。苗期追肥一次,在7月上、中旬進行。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銨15-20kg,施肥后要澆一次水,7月下旬停止追肥和澆水,防止苗木徒長,影響苗木木質化。
8.松土除草
育苗地要保持土壤疏松和無雜草。在苗木生長前半期,每隔半月左右進行一次松土除草。在苗木生長后半期,在澆水后和雨后,每隔30天一般要進行一次松土除草。
9.病蟲害防治
刺槐小苗的病蟲害主要有地蛆、蚜蟲、立枯病等。發現蟲害可用40%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。對于立枯病,在發病初,用50%的代森銨300倍至400倍液噴灑,滅菌保苗。刺槐苗期易發生立枯病,為防止立枯病發生,應控制灌水,加強松土。當苗木出齊后每15天噴灑1次0.5-1%等量波爾多液或噴灑1-2%硫酸亞鐵藥液進行防治。6-7月易發生蚜蟲危害,可用40%樂果0.05%的溶液噴灑防治。
10.割梢打葉
刺槐幼苗生長速度快,枝葉茂密,對于光照和通氣條件要求高,而且苗木分化嚴重,生長發育快的大苗壓抑周圍小苗木的正常生長。所以采取割梢打葉法抑制大苗,輔助小苗生長,使其均衡生長發育,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。割梢打葉在夏季幼苗生長旺盛枝葉繁茂時進行,一般從苗高60-70cm開始,以后每隔20天進行一次,8月中旬結束。要從壟兩側向上削枝葉,大苗多割,中等苗少割,小苗不割。割后苗高不低于50cm。如苗木不太密,苗木分化不嚴重,可以不打葉。 |